关于我们
About us
机构简介 活动相册 教师团队 校园环境 服务项目 课程介绍 资讯 联系我们

儿童心里发展规律

您的位置:首页 > 常见疑问 > 儿童心里发展规律

儿童心里发展规律


 

儿童心里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必然联系。其基本规律有:

(1) 儿童新里发展既手遗传素质和生理发展影响,又受环境和教育制约。遗传素质是儿童心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理发展是儿童心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在儿童 心里发展中其决定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和环境能单独或直接起作用,它只有通过儿童儿童心里发展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

(2) 儿童心里发展的动力在于其内部矛盾。在儿童不断的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要求说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里水平或心里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里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儿童心里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 儿童心里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既有持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儿童心里的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是就取代了旧质要素而成为优势的主导地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发生了质的“飞跃”,变现为间断现象——阶段性。

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规律(3周岁到6-7周岁)

此时在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儿童独立意识争增强,并初步形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和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有了很明显的发展。

3——6周岁儿童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残生了新的心理需求,这些需求促进了他们心里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

(1)渴望独立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学龄前期儿童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与水平不足之间产生了矛盾。

通过帮助、教育在不断提高社会活动水平的过程中,既匝他们心理向新水平发展,心理的发展又是他们的活动能力不断提高。这是学龄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突出规律。

(2)随着心理过程的不断发展,学龄前期即可具有最初的对事物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这使他们在游戏的活动中,初步学者运用逻辑思维。

(3)学龄前期的个性特征已经开始形成

儿童的个性倾向在幼儿期开始萌芽,在学龄前期就形成较为明显的个性倾向。

一般来说,不同时期的幼儿应完成如下一些基本的活动:

3—4岁的幼儿:能用交替步下楼梯;能单脚跳着走;能从15—25cm的高度往下跳;能双脚立定跳远;能灵活投球;会翻跟斗。

4—5岁的幼儿:两脚能轮换着轻轻地跳着走;能短时间闭目单脚站立;能从30cm的高处跳下来。

5-6岁的幼儿:能助跑跳过不少于50cm的宽度;能绕弯跑步;能单脚跳着走;能接球

3——6周岁儿童身心特点

3—4岁这一时期,此时儿童表现出以下的特点。

1.好模仿

3岁以前儿童也模仿别人,但是由于受能力和水平的限制,模仿的对象较少,水平较低,处于初级阶段。进入3岁以后,幼儿更加愿意模仿别人,他们模仿父母、家人、老师,也模仿同伴。幼儿进行活动时特别愿意模仿别的小朋友,看见别人玩什么就跟着玩什么。因此,幼儿园老师在组织活动和设置环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这些特点。一样的玩具物品多准备一些,以供幼儿选择。动画片里的各种形象更是幼儿争相模仿的对象。一些陌生人的有趣行为也可以引起幼儿的模仿。幼儿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对各种事物都有探求的欲望。他们把这些模仿行为当作乐趣,通过模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其心理的发展。

但这一时期幼儿的辨别能力较低,缺乏分析选择的能力。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物就不加鉴别的统统模仿,往往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的幼儿觉得说话结巴的人很有趣,就有意的加以模仿,结果自己也结巴了。所以,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模仿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2.情绪易变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幼儿早期的情绪和兴趣爱好都处于一种无序、易变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受外界影响较大,并且认识活动主要受外界支配,无意识性占据优势。但是有时又对某一现象或事物表现的比较执着。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不厌其烦的演10遍妈妈或者白马王子,而很少有幼儿愿意或主动去当小偷或者罪犯。这是因为幼儿喜欢前面的那些角色,对小偷等角色比较反感。可是如果老师对某个愿意扮演小偷角色的幼儿加以鼓励赞扬时,许多幼儿就会对小偷这一角色产生兴趣。这种情况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场合。

幼儿的情绪处于初级萌芽阶段就决定他们具有上述这些特点。幼儿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感知决定的,当幼儿看到、听到或触摸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则表现出积极快乐的情绪,反之则烦躁、苦恼、感到不愉快。幼儿易于被色彩鲜明、形象生动、且富有变化的物体所吸引。在引导幼儿做事和学习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这些特点,运用幼儿感兴趣内容和方式去进行。

3.思维依赖于活动

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幼儿早期,儿童认识世界是依靠形象思维来进行的,也就是说由于心理发展水平所限,幼儿不能像成人一样运用抽象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认识世界。幼儿只能通过一些具体活动来认识、理解身边熟悉的事物。

幼儿这时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往往在活动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当幼儿折纸时有人问他:“你在折什么呢?”幼儿说:“在折飞机。”可是过一会再问他折什么时,就又说在折小鸟。活动是幼儿认识事物的手段,也是幼儿表达自己想法和见解的方式。当幼儿要进行讲述或倾听别人讲述时,需要借助具体活动或动作来完成。

幼儿的这些特点在学习时表现得犹为明显。在读数字或者专心看图书时,幼儿通常会用手去指点正在阅读的内容。所以在要求幼儿专心做事时要考虑到这一思维特点,不要强行阻止幼儿用手点指书本,而应加以引导,逐步提高。

在幼儿中期(4—5岁),身体进一步发育和独立行

走为儿童的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手的精细活动能力的不断加强,使幼儿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活动。

1.此时幼儿特别活泼好动,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幼儿进入幼儿园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由于对环境比较熟悉,对集体生活也适应了,同时掌握了与同伴交往的基本经验和技能,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兴趣与小朋友一起活动,这种变化为幼儿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2)神经系统进一步成熟,兴奋过程不断加强,使得幼儿的精力充沛,不易疲劳,并且耐力和意志力得到提高,这些条件使得幼儿长时间的活动成为可能。另外,由于抑制过程的增强,幼儿控制自己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这样幼儿的动作变得相对灵活、准确,而且有条理。

2.喜欢游戏

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时游戏成为幼儿日常最为重要的活动,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通过游戏幼儿学会了分配角色,更重要的是还学会了分工和利益协调。在游戏中幼儿间达到一种和谐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游戏才能进行下去。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扇窗,通过游戏幼儿发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天地,幼儿的心理也产生了许多变化。幼儿抱着一个洋娃娃给它喂饭,并且一边喂一边说:“不好好吃饭就打屁股。”这表明幼儿的心理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幼儿开始用成人世界的规则来进行游戏了。不过幼儿还是不能完全自己解决游戏中所有的问题,发生冲突时,仍需成人加以帮助。

3.思维具体形象

在幼儿中期,儿童的思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就是思维基本上可以摆脱行动来进行了。当然幼儿还无法完全抛弃事物形象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个时期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幼儿在买东西时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商品和钱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幼儿可以通过钱进行准确的计算,当然只是简单的运算,但是如果没有钱做媒介幼儿则无法进行计算。比如1块巧克力6角钱,拿2元钱可以买3块巧克力,还剩2角钱。如果让幼儿直接去进行抽象计算“20—(3×6)=?”没有经过训练的幼儿是无法完成的。

幼儿后期(5—6岁)

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兴趣,总爱问东问西,并且希望获得满意的答案。成人不要对幼儿的问题显得不屑一顾,或者干脆假装没听到。这样做不但会使幼儿放弃追问,而且还会抑制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挫伤幼儿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的问题尽可能的加以答复或与幼儿一起探寻答案,使其获得满足。同时对于幼儿的探究活动,如:把鞋子放到水盆里,看看鞋子能不能沉底等,不要直接阻止或大声呵斥,而应当正确地加以引导和帮助。

5岁以后,幼儿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虽然这一时期的思维方式仍要受具体形象影响,但是已经能够根据概念对熟悉的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如:白菜、西红柿、茄子都是蔬菜,苹果、梨、葡萄都是水果。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如:针是铁做的,所以沉到水底下了,火柴棒是木头做的,所以能浮上来。还逐步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和途径,不再漫无目的的进行观察。开始按照顺序、条理和计划进行游戏和其它活动,如:在画画时会在头脑中事先勾勒出轮廓然后再下笔,而不是像婴儿那样无预定计划地涂鸦。

在这个阶段,幼儿已经能够不借助具体实物而分清左右了,并能借助图片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够理解简单漫画的含义,对动画的迷恋程度达到极限。由于此时幼儿已有了抽象概括能力的萌芽,因此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教育,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的个性在5—6岁时已经初步定型,有了较为明显的兴趣和爱好。虽然这时幼儿的价值判断仍受外界的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幼儿毫无主见,其评价标准已经基本形成。幼儿情绪的外显性、易变性、冲动性逐渐转为内隐性、稳定性和缓和性。无论是游戏还是学习,都能保持较长的时间,而不像早期那样易被外界所干扰。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活动不再是孤立的、零碎的、不稳定的,已经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系统。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应把握好时机,对幼儿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以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教师和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因素,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要只把目光仅仅局限在那些“学习好”或“听话”的幼儿身上,要主动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以保证每一名幼儿都能够具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

4.不断发展的社会性

5—6岁的幼儿,学会相互之间选择朋友和玩伴,同时也初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渐渐形成自我意识。在这一阶段,幼儿开始有了性别意识,初步懂得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当然这种认识主要停留在对性别分工上,如男孩应当扮演爸爸,而女孩则应当扮演妈妈,或者男孩扮演警察,女孩扮演护士等等,还有上厕所时男孩和女孩要分开。有些家长喜欢把男孩打扮成女孩,使幼儿对自身的性别认同产生困惑,对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这一时期是性别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和教师应当注意正确地加以引导。

根据以上概述的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期的教育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教学形式游戏化。

第二, 启迪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其探索精神。

第三, 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四, 拓展幼儿的生活范围,开阔幼儿的视野并培养其广泛的兴趣爱好。

下一篇:
网站首页 / 机构简介 / 教师团队 / 校园环境 / 服务项目 / 课程介绍 / 资讯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厦门市蓝极星自闭症康复中心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QQ:285492344
顾客服务中心:15959490902 联系人:杨老师
厦门自闭症,厦门自闭症康复中心,厦门孤独症,厦门孤独症康复中心,集美孤独症康复中心
闽ICP备2022008207号-1